今年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國科普日第二十年。今年的主題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旨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強支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更大貢獻。
9月18日至22日,伟德bevictor中文版在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烏金山中學和山西航友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舉辦了以“普及航空知識,助力通航發展”為主題的航空科普系列活動。
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的實驗室資源,科普教師為大家揭示飛機航行的奧秘。在模拟飛行實驗室,展示了形式多樣的飛行模拟器,向同學們介紹了飛行操作的基本要領和基本的航空儀表知識,随後,參與者駕駛飛行模拟器,遨遊藍天,沉浸式體驗飛機駕駛的樂趣,感悟科技魅力。
沉浸式的模拟飛行體驗激發出大家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欲:萬米高空的飛機如何實現精準航行?地面工作站如何與飛機進行信息交流?依托航電飛控實驗室,以Garmin 3X航電系統、ADS-B收發設備及監視告警系統、電子飛行包等專業軟件、設備為具體素材,從不同角度開展了飛機飛行過程中信息交互的科普講解。
開放實驗室資源的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擴大公共科普服務覆蓋率,充分激發社會公衆,特别是青少年對航空知識的興趣,學院也開展了科普進校園活動和科普進企業活動。
9月21日,學院組織科普教師賈靜、楊天以及太原理工大學航模協會成員赴烏金山中學為同學們開展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航空科普系列活動。
如果說傳播知識是科普工作的具體手段,那麼,寓情于物,通過知識講解,使中小學生感悟科學精神則是最終目的。《見證百年的科學家精神》講座講述了近代以來,一群滿懷報國熱忱科學家們的奮鬥曆史,寓情于史,讓大家明白科學家們的巨大成就與祖國的發展密不可分,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永恒的追求。
飛機航行的動力來源于哪裡?作為飛機的“心髒”,航空發動機不僅為飛機的航行提供動力,也為其用電設備提供電力,可以說,航空發動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關乎飛機的航行安全,因此,航空發動機具有極高的工藝要求,它的設計和研發也是國家綜合科研實力的體現之一。指導教師向大家展示了微型渦噴航空發動機,并科普了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曆程、基本結構,使同學們初步了解飛機的核心動力裝置。
我國對航空模型的探索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墨子.魯問》有記載:“公輸子(魯班)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意思就是魯班曾制造過一隻木鳥,能在空中飛三天。如今,通過無線電遙控的航空模型是應用範圍最廣、社會參與度最高的航空模型,它主要模仿真實航空器的空氣動力學特征,在原理上與真實航空器相近。太原理工大學航模協會的指導教師和隊員向烏金山中學的同學們介紹了機翼、尾翼、機身、起落裝置、動力裝置等航模的基本組成部分、航模飛行的基本原理,并進行了航模飛機的靜态展示,随後航模協會成員操縱航模飛機起飛,時而盤旋、時而高飛,引起在場同學們的陣陣喝彩,把活動推向高潮,當天的科普活動在精彩的航模飛行表演中落下帷幕。
9月22日,兼職科普教師丁俊飛帶領學院學生到山西航友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科普學習,在企業技術部門負責人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種類多樣的無人機和小型通航飛機,并與企業工程師進行了交流互動。
學院以2023全國科普日為契機,通過實驗室開放、科普進校園、進企業等一系列活動,助推青少年航空科普工作高質高效發展,希望推動在全社會掀起崇尚科學、熱愛航空的熱潮。